有趣的灵魂,抵挡得了一切油腻

对于人生来说,多一点理想,少一点欲望,总是自由的。

一张笑脸,一把折扇,嬉笑怒骂,侃侃而谈。知名音乐人、导演、编剧高晓松已经“不务正业”地伴随文化脱口秀栏目《晓说》跨越了5年的时间。就在11月14日刚刚度过48周岁生日的他,已经毫无疑问是个资深中年人了。

很“应景”的是,近日,伴随着“中年油腻男”词组在网络的持续发酵,知乎上也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论题《为什么高晓松对文化的解读不会让人觉得“油腻”?》。话题在不长的时间内便收到百余花样繁多的回答,足见高老师在网友中的高关注度。

对照网友们列出的多种“油腻”标准,高晓松碰巧有个别沾边也许难以避免。然而对文化的解读不让人觉得“油腻”,便可以归因于这句话了:“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,有趣的灵魂太少”。虽然高晓松的外表称不上好看,但他的灵魂的确太精彩。

同学们还在背诵《登鹳雀楼》的时候他读着《左传》;有着良好家世和前途的他,最终带着吉他离家当起了流浪歌手;写歌觉得不过瘾,又做起了导演、制片人、企业高管;所有人脑中只有同一个历史的当下,他却展示了自己特别的历史储备,因而被套上了一个有争议的名号“历史发明家”……拥有如此阅历和胆识,无论这人到多大年纪,有多沉的体重,真是远远称不上“油腻”啊。

如果让你说一个有关美食的话题,你会如何去讲?想必和“舌尖”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处吧?而高晓松却并不讲鲜香麻辣油盐脂肪,偏偏站在高一些的地方,拿出他满肚子的美食历史文化跟你聊。如他所说,他最爱美食。但如果美食仅仅是流于口腹,未免浅薄。

如果你认为历史离现在太过遥远,说起来无非也就是古人不断发现了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,想想也没什么可说的。但你可知道,我们如今吃的很多美食,并非近现代才开发出来,有些甚至有着千年的传承。

据高晓松在节目中讲,我们的民族祖先吃什么?经考古发掘证实,4000年前已经有了面条,而饺子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,西汉马王堆出土了鲜嫩的水泡莲藕,你最爱喝的大骨头汤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端上桌了……还说古代的事情离现在遥远吗?答案显而易见。

 

酒的历史也是相当久远,单单说考古实物,西汉墓中便发掘出了真正的酒。不过想想也是细思极恐,2000多年前西汉的酒啊,考古队员竟然当场尝了一口。说起这一幕的高晓松笑的天花乱坠,言语中透露着对大兄弟胆量的赞许。一个小小的考古轶事被他信口拈来,成了一个可敬的段子,让人印象深刻。

从茹毛饮血到铜鼎煮食,人类逐渐进入了一个需要烹饪的时代,而调味料就显得格外重要了。不过正如高晓松在节目中提到的,远古时的调味品并不像近现代一样丰富,除了权贵能够取到蜂蜜作为甜味调味外,普通人家也就仅有盐、梅两样。

《商书》记载有“欲作和羹,尔惟盐梅”,东坡有诗云“饮食不可无盐梅”。现在偶尔我们还能在四川泡菜中吃到腌梅,以及某些台湾菜、日本料理调料甚少只取咸、酸味突出食材鲜味的做法,实际上是由来已久的传承。

 

在上期《晓说2017》的下期预告中,高晓松透露了自己还创造过一道菜,最后成为京城名菜的趣闻,至于想去亲自品尝这道菜的朋友,不妨看看明天的节目,听他讲讲那些使他美食灵感迸发的源泉。每一个话题拿出来,听他讲完,您都可以直接拿去当作饭桌上唠嗑的谈资。既不高深又有些别致,以美食为节目主题,却不流于美食表面,倒生出些平易版百家讲坛的味道来,也真是毫不油腻啊……

不疾不徐,娓娓道来,节目中的高晓松有着一种“自己说的热闹,您们听着愉快”的豁达与爽朗。经过了青春时的落拓,也享受了功成名就的荣光,如今高晓松再也没有了迫切需要得到认同的慌张,没有了爬至顶端的欲望,但却依然有着对于远方的理想。而对于人生来说,多一点理想,少一点欲望,总是自由的。

自由的思想根植于开阔的视野,高晓松的灵魂当然有趣,又何来“油腻”之谈呢?

点击文末阅读原文,让拥有有趣灵魂的高晓松,带你开启毫不油腻的美食文化之旅。

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